我们的优势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本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提质的经营答卷。
“强、优、大”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资产、利润等保持全球大行前列。“强”的方面,资本充足率增至19.26%,拨备覆盖率209.47%,稳定在较好水平;资产拨备余额近8,000亿元,风险抵御能力增强;不良贷款率降至1.38%,连续8个季度保持下降态势。“优”的方面,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9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1.43%;净利息收益率(NIM)1.92%,加大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并保持在合理区间。“大”的方面,总资产增长12.6%至39.6万亿元,营业收入(国际准则)8,414亿元,净利润增长3.1%达3,610亿元,创历史新高。上述业绩,充分体现了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统筹平衡,再次彰显了本行稳健经营特质和强劲发展韧性,显示出未来增长更为可期。
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抓实“稳、进、改”三方面工作。
“稳”,主要是通过服务稳经济、做好稳风控,有力稳住经营基本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经营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通过贷款、债券、租赁、债转股等工具,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全口径资金超6.4万亿元。其中,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4,283亿元。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持续调整优化结构,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制造业、绿色、科创贷款规模保持领先,普惠、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创新金融服务供给,优化支付环境,助力消费提质扩容。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支持力度,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风险是经营最大变量。本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署,因时因势调整风险防控策略,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各类风险整体可控。深入推进“五个一本账”管理,增强三道防线耦合力,迭代升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授信审批新规制度体系,丰富智能风控应用,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大户风险治理。加强各类市场风险的联防联控,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主动向300多家同业输出风控技术和工具,助力维护金融稳定大局。
“进”,主要是通过推进规划落地、基础工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修订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实施“扬长补短固本强基”战略布局,公司金融、结算金融、机构金融、金融市场等业务领先优势得到巩固。个人金融、外汇业务、重点区域、城乡联动等战略重点取得新成效,一些潜力板块正成长为新增长点。个人金融资产规模保持领先;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等业务量增幅约5%;工银“兴农通”APP推出当年覆盖县域超过1,800个。坚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立足于本行客户优势,以政务、产业、个人服务(GBC)联动为抓手,接续实施织网补网、资金承接、城乡联动、代发业务、商户服务等基础性工程,推动“大中小微个”协调发展的客户生态加快形成。年末对公客户、结现账户和商户均突破1,000万户,个人客户新增1,672万户到7.2亿户。协同效应加速显现,全年客户存款增量突破3.4万亿元,再创新高。
“改”,主要是通过改革创新、数字化转型,不断激活力增动能。坚持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制定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深化机制创新,健全监督考评体系,优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绿色金融管理机制,提升ESG管理效能,促进形成平衡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深化服务创新,推出新市民系列服务方案,首家上线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持续拓展政务、医疗、养老等高频民生服务场景;深化渠道创新,加快“云工行”建设,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丰富“工行驿站”惠民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网点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新动能,加快数字工行(D-ICBC)建设,推动业务、产品、服务等数字化升级,不断培育新增长引擎。推出手机银行8.0和工银e生活5.0版本,搭建开放式财富社区。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16亿户,移动端月活超1.74亿户,均保持同业第一。升级ECOS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攻关,不断夯实技术底座。本行当年新增和累计专利授权数均居国内银行业第一位,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引领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