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日,冲击“耳朵经济”第一股的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 申请,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和中金为联席承销商。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的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历经9年发展,已成为深受用户喜爱的在线音频平台,致力于通过声音分享智慧和快乐,做一家人一辈子的精神食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已达到2.50亿。
同时,喜马拉雅为内容创作者和用户搭建了共同成长的平台。2020年,喜马拉雅活跃的内容创作者达到520万人。截至2021年一季度,平台音频内容总时长超过了20亿分钟,可以供一个人不重复收听超过3900年。
此外,伴随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高用户时长”场景的普及,音频内容场景也展现出了更广阔的发展潜力。202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2.50亿的全场景月活跃用户中,通过智能音箱、车载音频等IoT终端及其他第三方开放平台访问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有1.46亿。在此基础上,喜马拉雅正在持续拓展音频服务的边界,并不断孵化商业化新模式。
一季度营收增长超65%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和40.5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11.6亿元,同比增长超65%。
公司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付费订阅服务是喜马拉雅的基本盘,在2020年贡献了超过1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43.3%。 202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移动端付费用户达到1390万人,付费率达13.3%。
从收入增速看,2020年喜马拉雅广告收入增速73.9%,付费订阅增速41.3%,显示其用户基数正在不断扩大。同时,得益于在清晨、早晚通勤、午后和睡前等多个时间段需求下的多元化内容供给, 2020年移动端活跃用户的日均收听时长达到141分钟。可见,音频同社交、短视频等互联网需求一样,是互联网原住民满足泛娱乐、泛知识需求的主要形式。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0年国内在线音频的互联网用户渗透率仅为16%,相较于在线音乐57%、长/短视频74%的渗透率还很低。相关分析表明,美国在线音频与在线音乐的MAU用户比例为1:1.4,基本持平,原因之一在于汽车作为美国人的生活中心之一,催生了车载音频这一巨大市场。而国内这一比例仅为1:3.5 ,可见音频市场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线音频的市场渗透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灼识咨询预测,到2025年国内在线音频渗透率有望达到39%,如果参照微信的12亿互联网用户,该渗透率则意味着在线音频市场未来将拥有4.7亿用户。
搭建金字塔内容模型
202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流量月活跃用户达到2.50亿,包括移动端月活1.04亿和IoT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1.46亿。以用户时长计算,2018年到2020年,其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平均123分钟增长至141分钟。
根据灼识咨询行业报告调查结果,喜马拉雅是深受用户喜爱的在线音频平台。报告指出,喜马拉雅通过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从而带来更大的用户基础,而用户也反哺内容创造者打造更加优质的音频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
目前,喜马拉雅平台上既有头部的优质IP等专业PGC内容,同时也包涵了丰富生态、包罗万象的PUGC及UGC 内容;既有泛知识领域的金融、文化、历史类专辑,又有泛娱乐领域的小说和娱乐类专辑;既有适合少儿的教育内容,又有适合中老年的经典内容;形式上,既有音频播客,也有音频直播。截至2021年3月31日,平台上已经累积了包含100个品类的2.8亿条音频内容。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内容持续供给,喜马拉雅通过PGC、PUGC、UGC三种模式形成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供给模型。其中,金字塔尖上的是PGC内容(专业生产内容),如德云社、三体等;腰部是PUGC内容(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如采采、幻樱空、有声的紫襟,一般拥有百万粉到千万粉不等,他们是平台的中坚力量,也是这两年对营收增长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尾部的是UGC内容(用户生产内容),比如播客、配音、朗读内容等,但对平台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在2020年整个平台收听时长中占了51.9%。
丰富的内容布局也是喜马拉雅深受用户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与超过140家出版社及包括阅文集团在内的90多家网文平台的长期合作,喜马拉雅已经拥有了大量音频改编市场的优质资源。更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喜马拉雅向超过16.1万内容创作者和IP合作伙伴分享了接近13亿元的收入分成,同比增长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