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工行快讯

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实为可贵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合理增加信贷投放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牢牢守住资产质量这一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为该行的平稳健康发展和持续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58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1.81%,较年初下降0.4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同时,拨备覆盖率则上升至138.2%,比年初提高8.05个百分点,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信贷作业监督检查和贷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工商银行通过加强信贷政策指导,认真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该行的行业信贷政策掌握贷款投放,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对行业政策进行修订,采取准入制、名单制等多项措施加强重点信贷领域的风险管理。为防范潜在风险,工商银行还密切关注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和各类风险的演变趋势,提高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增强了风险防控的预见性、敏锐性和风险处置的及时性、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工商银行在信贷审批环节实施了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信贷品种的审查把关,其中仅总行层面审查否决或中止审查的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就达121笔、金额910亿元,有效控制了对潜在风险较大客户和项目的贷款投放,从源头上把控住了信贷风险。

  同时,工商银行今年以来还加快了从产能过剩行业、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企业退出的步伐,通过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启用“绿色信贷项目标识”对全行所有项目贷款都根据此标准进行了分类,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目前,在工行有贷款余额的6万多户企业中属于环保友好与环保合格的企业为98.6%,涉及贷款金额占99%,其余企业也正在接受环保部门的评定。

  在制度层面,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并加大量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机制和技术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稳健经营。上半年,工商银行加快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等风险量化技术开发建设,扩大了各项成果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并相应完善了风险管理体制,从而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了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预警和控制能力。

  此外,工商银行还加快了潜在风险贷款的化解和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上半年前瞻性地退出及转化潜在风险贷款559亿元,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335亿元,为实现信贷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工商银行 2009-09-02)